18911647839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

80年代焕新升级、共创“记忆里的味道”,贵州大曲用定力布局未来

来源:微酒 2025.07.01 7774

在心理学领域,有个理论叫“普鲁斯特效应”,说的是特定的感官刺激,会唤醒人类已经尘封的早期记忆,比如味道、气味、声音等。


6月30日,走进“贵州多彩 记忆流淌”贵州大曲80年代焕新上市发布会暨《这一站,贵州》启动仪式的现场,便是满满的怀旧氛围。贵州大曲通过“年代照相馆”“小卖部”等体验环节不仅激活了与会嘉宾“记忆里的味道”,更将经典传承与时代情怀相融合,以新面貌再启航。



瓶盖、瓶形、防伪贵州大曲80年代升级


贵州大曲酒,诞生1963年,原名红粮窖酒;70年代,红粮窖酒改名为贵州大曲,并采用当时时兴的玻璃瓶装;80年代,他是老百姓餐桌上的贵州民酒;90年代,他成为藏酒者窖底的绝版珍藏...


自2015年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重启其生产,“记忆里的味道”正式回归。今年,是贵州大曲品牌重启的第十年,立足这一发展节点,贵州大曲80年代升级了什么?



首先是瓶盖升级。在传承现款盖形整体造型的基础上,调整细节比例,重点提炼了源自贵州少数民族的铜鼓纹及苗族蜡染中的几何纹,蝴蝶纹等元素,同时结合了茅台经典logo元素,通过模具成型与丝印等工艺来呈现,以此增加瓶盖整体的文化内涵及民族特性。


接下来是瓶体升级。瓶身造型基于现款瓶体基础之上,从贵州大曲70年代与80年代的经典瓶形中汲取灵感,将各自具代表性的流线与切面造型进行融合创新,使其与70年代产品的瓶体造型进行呼应, 进而强化品牌的视觉锤。



另外,瓶身特别采用了透明画纸质感纹理,在包装设计上则进行了版面布局革新和主标识优化,协同包装标牌、侧面图标、logo处的光刻效果,使产品整体色彩及层次更加丰富饱满。


最后是防伪技术的突破升级。茅台酱香酒全新的防伪技术——二维码防伪标签,已在贵州大曲产品中应用。提升了视觉美感的同时,借助安全线纸张、动态立体效果、多重防伪体系、电子防伪说明书四重核心技术构建起防伪屏障,并新增“i茅台” App溯源查询功能。


贵州茅台酱香酒营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、总经理陈宗强


贵州茅台酱香酒营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、总经理陈宗强表示,贵州大曲80年代,取所属省份“贵州”二字作为产品名称,肩负着代言贵州形象的独特使命,本次焕新是贵州基因、民族精神与时代使命的三重镌刻。


做深贵州表达,共创“记忆里的味道”


营销大师科特勒在《营销革命4.0:从传统到数字》中指出,在注意力稀缺和信息碎片化的时代,品牌需要为消费者创造Wow moment(惊叹时刻)。这意味着想要占领当代消费者的心智,就要将品牌理念植入优质“体验感”中,形成独特的记忆点。



活动现场,除了音乐和展陈设计,贵州大曲系列产品和贵州“村T”共同呈现的跨界文化大秀就可以看作是Wow moment(惊叹时刻)。贵州新名片“村T”所展示的民族非遗服饰与贵州大曲80年代焕新产品的瓶身设计,两者以不同的载体,讲述着同一个融合焕新故事,将贵州表达向外传递。


与此同时,贵州卫视与茅台酱香酒公司携手打造的新一季节目《这一站,贵州》启动,旨在进一步丰富贵州大曲的品牌文化内涵,打造更具地域性和记忆维度的文化IP,让世界从贵州文化的切片中触摸中华文明的温度。


拉长时间线来看,从2022年起,基于“传播多彩贵州文化”的共同愿景,贵州大曲正式冠名《这一站,贵州》,三季节目分别聚焦山水人文、历史文化、文旅体活动,不断完善贵州文化叙事体系的同时,节目累计全网传播量突破10亿人次。


贵州广播电视台卫视中心主任刘敬源


贵州广播电视台卫视中心主任刘敬源认为,《这一站,贵州》能够破圈传播,根源在于节目和“贵州大曲”理念的同频,这不是简单的商业赞助,而是以“文化认同”为纽带,纪录片为品牌注入历史厚度,品牌为文化传播提供产业支撑。


站在品牌角度,四年三度的携手共创,从产品露出、话题传播等方面与消费者展开了更高频的沟通,从而完成了一次次更纵深的交互,让“记忆里的味道”被不断激活。


站在行业角度,《这一站,贵州》借助精品化的长视频形式和高品质的视听语言为业界带来内容清流,提供了更深层次的文化认同和情绪共鸣,有助于实现品牌心智与品类价值的双重突围。



文化红利时代贵州大曲布局未来


在产能极大丰富的背景下,消费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物质购买过程,而是被赋予了满足人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双重意义。有观点认为,越来越多人愿意通过消费,购买一部分人生体验、支持某一类生活方式,以寻求一种精神层面上的文化认同,而非单纯着眼于物质层面的功能属性。


在这样的背景下,文化的不可替代性愈发凸显。由此来看,不管是贵州大曲80年代焕新升级还是新一季《这一站,贵州》启动,都是在不断深化品牌的“贵州”标识度与民族文化的厚度,让世界听见贵州的声音。


首先,扎根于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土壤,帮助品牌与大众形成深层次的情感共振。记忆是年代的桥梁,80年代承载着改革开放初期一代人的拼搏记忆,升级后的产品不止能提供更优质的体验感和价值感,也让一瓶酒里的时代记忆,成为中国开放年代的集体记忆和新时代接续创美的共同意识。



其次,作为长期主义者,贵州大曲不仅追求卓越品质,更关注文化传承。除了持续冠名《这一站,贵州》纪录片,还与中国作家协会连续开展七届贵州大曲杯·记忆里的味道全国征文大赛,为传播贵州的魅力贡献企业力量。


环境越是动荡,长期主义越能取得胜利。贵州大曲身为“茅台酱香 股份出品”产品,选择在行业周期调整的当下焕新产品、深耕文化IP,是企业有信心在这一阶段将自身的优质品牌资产,转化为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的“发展契机”。


由此来看,以“记忆”为纽带,以“味道”为引线,贵州大曲正用定力和耐力布局未来。我们相信,贵州大曲将继续以“贵州表达”撬动消费者,让“记忆里的味道”愈发浓郁。